特写:一个人的升旗仪式,有了新的传承
蔓越莓
在吉林省白山市江源区湾沟镇育林社区,每逢重大节日,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小广场上,总能看到一位老人独自举行升旗仪式的身影。他叫李忠义,今年已年近八旬,是位退役老兵。三十年来,无论风霜雨雪,他始终坚持亲手升起五星红旗,用最朴实的方式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如今,这一“一个人的升旗仪式”不再孤单,新一代的年轻人正接过旗帜,将这份爱国情怀传承下去。2025年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这一感人故事在社区内外引发热烈反响,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一道独特风景。李忠义的升旗仪式源于1995年。那年,他在社区小广场立起了一根简易旗杆,开始了独自升旗的习惯。起初,周围人并不理解,认为一个人的仪式过于简单,甚至有些“固执”。但李忠义却说:“国旗是国家的象征,升旗是我的责任,哪怕只有我一个人,也要让它飘扬。”他用自己的军饷买来国旗,每逢国庆、春节等节日,准时来到广场,整理军装,敬礼,升旗,动作一丝不苟。三十年如一日,他的坚持感动了无数居民,社区小广场也因此被命名为“忠义广场”。随着时间的推移,李忠义的故事逐渐传开。社区里的孩子们开始好奇这位“升旗爷爷”,经常围在他身边,听他讲述当兵时的故事和国旗的意义。2023年,社区决定将李忠义的升旗仪式纳入爱国主义教育活动,邀请学校师生和居民参与。渐渐地,升旗仪式从“一个人的坚持”变成了社区的集体活动。2024年国庆前夕,湾沟镇育林社区联合当地学校,正式成立了“忠义升旗队”,由青少年接过升旗的重任。每逢节假日,孩子们在李忠义的指导下,学习升旗礼仪,感受国旗背后的庄严与荣光。今年国庆节前,记者来到忠义广场,目睹了一场特别的升旗仪式。清晨6点,15岁的初中生小张作为升旗手,在李忠义的注视下,缓缓升起国旗。现场数十位居民和学生齐唱国歌,气氛庄严肃穆。小张告诉记者:“爷爷教我们升旗时要心怀敬意,我觉得很光荣,也很骄傲。”李忠义站在一旁,眼中泛着泪光:“看到孩子们接过旗帜,我觉得我的坚持有了意义。国旗在他们手中,会飘得更高。”然而,传承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起初,部分家长担心孩子参与升旗会耽误学习,社区也面临活动经费不足的问题。对此,社区党支部积极协调,争取到当地企业的支持,为升旗队购置了统一的服装和旗帜,还组织了爱国主题讲座,让更多人理解升旗仪式的意义。一位参与活动的家长表示:“以前觉得升旗是形式,现在看到孩子们的认真劲儿,我觉得这是一种精神的传承。”李忠义的升旗仪式不仅影响了社区,也在网络上引发了广泛关注。2024年,一段记录他升旗的短视频在社交平台走红,网友纷纷留言:“这就是普通人的伟大”“老兵精神值得敬佩”。视频的传播让更多年轻人加入到传承中来,甚至有外地的志愿者专程赶来,向李忠义学习升旗礼仪。社区负责人表示,未来计划将“忠义升旗队”打造成一个长期的爱国教育品牌,吸引更多人参与,让升旗仪式成为凝聚社区力量的纽带。专家分析,李忠义的故事之所以感人,在于它展现了普通人用行动诠释爱国情怀的纯粹与坚定。吉林大学社会学教授王教授表示:“一个人的升旗仪式看似微小,却承载了强烈的家国情怀。它的传承不仅是对老兵精神的延续,也是对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实践。”他认为,这种草根化的爱国表达更容易引发共鸣,尤其对青少年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随着新中国成立75周年的到来,忠义广场的升旗仪式被赋予了更多意义。社区计划在2025年国庆期间举办“升旗传承”主题活动,邀请更多老兵和青少年参与,分享他们的故事。活动还将通过线上直播,让全国观众见证这一感人时刻。李忠义表示,他最大的心愿是看到国旗在更多年轻人手中高高飘扬:“只要国旗还在升,我的使命就还在。”这场从“一个人的升旗”到“大家的传承”的故事,不仅温暖了湾沟镇的清晨,也点燃了无数人心中的爱国热情。它提醒着人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国旗下的那份赤诚永远值得守护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