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留学生体验中国戏曲文化
古力娜扎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山水之间,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盛宴正在上演。2025年春,来自九个国家的20余名留学生齐聚桂林,参与由广西师范大学主办的“桂韵流芳”中国戏曲文化体验活动,沉浸式感受中国戏曲的独特魅力。此次活动以桂剧为核心,结合彩调等广西地方戏曲,让留学生们近距离接触这一拥有300多年历史的艺术瑰宝。活动不仅展现了广西文化的多样性,也为中外文化交流搭建了桥梁,彰显了“无声”戏曲背后的深厚历史与情感共鸣。活动在桂林一处古色古香的戏楼拉开帷幕。戏楼内,雕梁画栋与戏台上的红色幕布相得益彰,营造出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桂剧非遗传承人邓飞担任主讲人,为留学生们介绍了桂剧的起源与发展。桂剧起源于清代中期,融合了广西本土的民间小调与汉族戏曲元素,以其高亢的唱腔与细腻的表演著称。邓飞现场示范了一段白蛇传的经典唱段,留学生们被他抑扬顿挫的唱腔与灵动的身段深深吸引。来自泰国的学生阿娜表示:“桂剧的唱腔像在诉说故事,虽然听不懂歌词,但能感受到情感的力量。”随后,留学生们参与了戏曲化妆与服饰体验环节。桂剧的化妆技艺繁复讲究,水粉、油彩与墨线勾勒出角色性格。来自尼日利亚的迈克尝试了“武生”妆容,穿上盔头与蟒袍后,他在镜前摆出架势,引来阵阵笑声。他兴奋地说:“这套服装让我觉得自己像个古代英雄!”女留学生们则试穿了旦角的“花旦”服饰,学习如何用折扇与手绢表现柔美身段。一位来自越南的女生 Linh 感慨:“这些服装和道具让我感受到中国戏曲的精致,每一个细节都充满故事。”活动还安排了彩调表演观摩。彩调是广西另一重要地方戏曲,以活泼的唱腔与幽默的表演风格闻名。彩调演员用手绢与扇子模拟自然景物,生动演绎了一段乡村爱情故事。留学生们被其轻松诙谐的风格感染,纷纷鼓掌。来自印度的学生 Raj 说:“彩调的表演让我想起我们国家的民间舞蹈,同样是用动作讲故事,很亲切。”为了加深理解,主办方还播放了纪录片,介绍桂剧与彩调如何反映广西壮、汉、瑶等多民族文化的融合。互动环节是活动的高潮。留学生们在专业演员指导下,学习了桂剧的基础身段与唱腔。邓飞教大家一段三岔口的武戏动作,留学生们模仿着“亮相”与“云手”,虽然动作略显生疏,却乐在其中。来自俄罗斯的安娜尝试了一段唱腔,尽管发音不标准,她认真的态度赢得了掌声。她表示:“唱桂剧需要控制气息和情感,这比我想象中难,但也很有趣。”活动最后,留学生们分组表演了一出简短的桂剧片段花好月圆,用夸张的动作与生硬的唱腔逗得观众捧腹大笑。活动期间,留学生们还参观了桂林的戏曲博物馆,了解戏曲道具与乐器的制作工艺。一把二胡、一面铜锣,背后是匠人几十年的心血。来自巴西的留学生卡洛斯感叹:“这些乐器和戏曲的结合,让我感受到中国文化的深度。”博物馆内陈列的桂剧剧本手稿与老照片,也让留学生们对戏曲的历史变迁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这场体验活动不仅让留学生们感受到中国戏曲的艺术魅力,也激发了他们对广西文化的兴趣。活动结束后,来自日本的学生美咲在社交媒体上写道:“桂剧和彩调就像广西的山水,充满灵气和故事。我想把这份感动分享给更多人。”主办方表示,未来将举办更多类似活动,邀请全球青年走进中国戏曲的世界。正如标题所言,“广西留学生体验中国戏曲文化”,这场活动以桂剧为媒,让来自世界各地的年轻人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河山之名”。桂剧的唱腔虽“无声”于语言隔阂,却以情感与艺术跨越国界,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生动注脚。留学生们带着满满的收获离开桂林,而桂剧的余音仍在他们心中回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