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教育重庆医科大学西迁“30后”教授为新生上“开学第一课”
大鹅
近日,重庆医科大学迎来了一场意义深远的“开学第一课”。91岁高龄的西迁“30后”教授陈宏础为7000余名新生讲述了学校从上海迁至重庆的艰辛历程以及西迁精神的核心内涵,引发了师生们的强烈共鸣。重庆医科大学的前身是1956年由上海第一医学院部分师资和设备迁至重庆创建的重庆医学院。当时,为了支援西部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国家组织400余名专家人才溯江而上,来到条件艰苦的重庆。陈宏础教授作为这段历史的亲历者,在课堂上深情回忆道:“那时候生活条件非常艰苦,但前辈们毫无怨言,一心想着要把学校建好,为国家培养更多医学人才。” 正是这些西迁前辈们的无私奉献和艰苦奋斗,才为重庆医科大学奠定了坚实基础,使其逐步发展成为国内知名的医科大学。在“开学第一课”上,陈教授不仅回顾了西迁历史,还结合自己60余年的从医经历,分享了对医学事业的深刻感悟。他强调,医者不仅要有精湛的医术,更要有仁心和救死扶伤的使命感。他勉励新生们继承“西迁精神”,努力学习,服务社会,成为有担当的医学人才。 陈教授的话语深深打动了在场的学生。一位新生表示:“听完课后,我更加坚定了学医的决心,希望将来能像陈教授一样,为人民的健康贡献力量。”重庆医科大学校长黄爱龙也在开学典礼上致辞,以扬帆医路远航、挺膺时代担当为题,鼓励新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远大目标。他特别提到学校与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的深厚渊源,以及两校在医学教育领域的合作,展现了学校开放包容的发展姿态。西迁精神是重庆医科大学的文化瑰宝,体现了老一辈医学教育工作者的爱国情怀、奉献精神和创新意识。如今,学校通过课程和活动将这一精神融入教育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深刻理解医者的责任与担当。 除了陈宏础教授,还有许多西迁老前辈仍活跃在教学科研一线。例如,91岁的医学专家钱惪教授曾任学校名誉校长,至今仍关心学校发展,经常与学生交流,传授经验。经过60多年的发展,重庆医科大学已成为国内医学教育和科研的重要力量。学校拥有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设有22个学院和36个本科专业。在科研领域,校长黄爱龙带领团队在新冠病毒研究中取得突破,研发出系列抗体检测试剂盒,成果显著。 学校还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国家级临床技能实验教学中心为学生提供了优质平台,同时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提升创新能力。陈宏础教授的“开学第一课”不仅是一堂生动的历史课,更是一场思想教育课。它让新生们认识到,作为医学生,不仅要掌握扎实的医学知识,更要具备高尚的医德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西迁精神的激励下,新生们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投入学习,为实现健康中国梦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