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总台记者打卡中越边境 东盟商品买买买
安妮牙坏了
阳光洒在广西凭祥的边境线上,清晨的友谊关人声鼎沸,商贩的叫卖声和游客的欢笑交织成一幅热闹的画卷。小李是总台记者,背着摄像机,带着好奇心,准备在这片中越边境展开一次别开生面的“打卡”之旅。他的任务不仅是记录,更是体验东盟商品市场的独特魅力,带观众感受“买买买”的乐趣。 小李的第一站是浦寨边贸市场,这里是中越边境商贸的缩影。市场里,越南的咖啡豆、泰国的香米、老挝的手工艺品琳琅满目,摊位前挤满了操着不同口音的游客和采购商。小李被一家越南春卷摊吸引,摊主阿芳热情地招呼他品尝刚出锅的春卷。咬一口,米皮软糯,内馅清香,阿芳笑着说:“这可是我们越南的特产,带点回去吧!”小李忍不住买了几包真空包装的春卷皮,打算送给同事。 继续前行,小李发现市场里的商品不仅来自越南,还有来自东盟其他国家的特色产品。泰国的椰糖散发着浓郁的甜香,马来西亚的榴莲干让人垂涎,印尼的香料包则勾起他对异国美食的遐想。市场里还有不少中国游客,提着大包小包,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一位来自广东的大姐告诉小李,她每年都来凭祥“买买买”,因为这里的东盟商品价格实惠,质量也好,回去还能送亲朋好友。 小李边走边拍,镜头里记录下市场的热闹场景。他注意到,边境贸易的繁荣离不开便捷的通关政策。友谊关口岸的货车川流不息,运载着东盟水果、咖啡和中国的电子产品、纺织品。商贩们用简单的中越双语交流,谈笑间促成一笔笔生意。小李采访了一位本地货运司机老王,老王说:“现在通关快,货物流通顺畅,东盟商品进中国,中国的货也卖到越南,大家都赚了!” 午后,小李来到凭祥的夜市,这里是“打卡”东盟商品的另一片天地。夜市灯光璀璨,摊位上摆满了越南河粉、泰国芒果糯米饭,还有老挝的手工银饰。小李被一个卖越南咖啡的摊位吸引,摊主小阮是个年轻的越南小伙,操着一口流利的中文,向他介绍滴漏咖啡的冲泡方法。小李买了一套咖啡器具,现场学着冲泡,香气扑鼻,让他直呼过瘾。他忍不住感叹,边境的商贸不仅是买卖,更是一种文化的交融。 在夜市的尽头,小李遇到了几位来自东盟国家的游客,他们也在“买买买”。一位泰国游客用不太标准的中文说:“中国的手机壳好看又便宜,我买了好几个!”小李笑着把这句话录进镜头,心想,这正是中越边境的魅力商品的流动带动了人的交流,文化的碰撞孕育了新的商机。 结束一天的“打卡”,小李的背包里装满了东盟商品:越南咖啡、泰国椰糖、老挝手链他坐在友谊关附近的茶肆,整理着一天的素材。看着镜头里一张张笑脸和一堆堆商品,他感受到中越边境不仅是地理的交汇,更是经济与文化的纽带。这里的“买买买”不仅是消费,更是对东盟多元文化的体验和认可。 小李决定,回去后要把这次经历剪成一期生动的节目,让更多人了解中越边境的商贸故事。他相信,凭祥的边境市场会吸引更多人来“打卡”,来感受东盟商品的魅力,也来见证这片土地上日新月异的繁荣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