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75周年矿产勘查成就展开幕
小田
2024年9月30日,正值新中国成立75周年暨习近平总书记给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全体地质工作者回信两周年之际,新中国成立75周年矿产勘查成就展在中国地质博物馆盛大开幕。这场以“为国找矿 无上光荣”为主题的展览,通过宏大的历史画卷和珍贵的历史图片,向公众全面展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矿产勘查工作的光辉历程和卓越成就。展览不仅是对地质工作者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致敬,更是对新中国75周年华诞的庄严献礼。自然资源部党组书记、部长王广华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强调矿产资源勘查对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作用,部领导及各司局负责人共同见证了这一重要时刻。 展览内容丰富,分为多个主题板块,系统梳理了新中国成立75年来矿产勘查的重大突破。从1949年至今,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广大地质工作者秉持“地质报国”的初心使命,胸怀“国之大者”,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矿产勘查工作。据统计,我国已发现矿产173种,其中45种矿产储量位居世界前列,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创新体系、技术创新体系和装备创新体系。这些成就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资源保障,为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展览现场,一幅幅历史图片和实物展品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部分珍贵图片首次公开展出,记录了地质工作者在荒漠戈壁、高山深谷中挥洒汗水的瞬间。一位来自北京的观众张先生感叹:“这些图片让我感受到地质工作者的艰辛和奉献精神,他们为国家找矿的成就真是了不起!”展览还特别展示了近年来我国在新能源矿产、稀土矿产等战略性资源勘查方面的突破,凸显了我国从矿业大国向矿业强国迈进的坚定步伐。 为应对新时代的资源需求,展览还介绍了国家实施的“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这一战略响应了党的二十大部署,旨在进一步提升战略性矿产资源的安全保障能力。开幕式上,自然资源部矿产资源保护监督司处长余海洋表示,我国矿产勘查工作正朝着绿色化、智能化方向迈进,地质工作者将继续发扬爱国奉献、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然而,展览的火爆也引发了一些讨论。部分观众反映,展览场地较为拥挤,排队时间较长,希望未来能优化参观流程。一位来自高校的地质学专业学生小李表示:“内容很震撼,但人太多了,建议增加互动体验区,让大家更直观地了解找矿的过程。”针对这些反馈,中国地质博物馆副馆长潘薪如回应称,博物馆将根据观众需求,延长展览时间并增设线上虚拟展厅,以提升参观体验。 展览期间,主办方还组织了多场科普讲座和主题党日活动,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地质工作者、学生和市民参与。一位参与活动的地质工作者表示:“展览让我重温了总书记回信的精神,激励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为国找矿,贡献力量。”此外,展览还与全国科普日活动相结合,通过直播和互动形式,让更多人了解矿产勘查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值得一提的是,展览不仅局限于展示过去的成就,还展望了未来矿产勘查的发展方向。专家指出,随着“双碳”战略的推进,新能源矿产如锂、钴、镍等的勘查将成为重点领域。展览中展示的绿色勘查技术和智能勘查装备,预示着我国矿产勘查行业正在向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迈进。 这场展览不仅是一次对历史的回顾,更是一次对未来的展望。它让公众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矿产资源对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重要性,也激发了年轻一代对地质事业的兴趣。不少参观者表示,通过展览,他们对地质工作者的默默奉献有了更深的敬意,也对新中国75年来取得的矿产勘查成就感到自豪。随着展览的持续进行,预计将吸引更多观众前来参观。主办方呼吁,广大市民可提前预约参观,合理安排时间,以获得更好的观展体验。这场以“为国找矿 无上光荣”为主题的展览,无疑为新中国成立75周年献上了一份厚重的礼物,也为我国矿业强国的建设之路点亮了新的希望。